close
想想國二年級,在「古埃及與馬雅數」那一課,前半堂先上了古埃及的數,後半堂進入馬雅的數,我對馬雅數的課程安排是,從一張破損的表格中,讓孩子發現,馬雅人用”‧”當作1,” ─‧‧”當作七(‧在─上頭),那麼” ─”是代表什麼呢?孩子很輕易就知道那是5。但馬雅數厲害的地方,是透過「‧ ─‧‧」代表27(第一個 ‧是在更上面),讓孩子認識「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意思」,以更建立對於阿拉伯數字的進位概念(原來11裡頭,兩個1代表的是不同的意思呢!)。


原先「‧ ─‧‧」在想想課本的安排中,先是透過馬雅人會用”手加腳”等於20的方式來記錄,後來又陸續練習用”手加腳”當作單位,20一數的橋段。但在課程進行中,因為只有45分鐘,為了讓孩子多些時間思考與討論,就跳過了”手與腳”,而直接讓孩子藉由觀察”‧ ─‧‧”代表27, “‧‧ ─‧‧”代表47,” ‧‧‧ ─‧‧”代表六十七,發現‧在下面代表1,‧在上面是代表”手與腳”,也就是20。


實際上課時,小孩很快就發現,‧在上面是代表20,他們也同意「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意思」,但卻反映一種無法接受的表情,原本,好猜愛答的孩子們,都靜下來了,陷入了一種難以咀嚼的混沌中。


我還在試探著,孩子是卡在哪裡?突然,雍文打破混沌,直喊:「我知道馬雅人是怎麼想的了!」他開心的在座位上比劃,請我把上面的‧中間用虛線橫過,分成上下兩個半圓,接著說,一半是10、另一半也是10,這樣就是10、20。他興奮又仔細地說明為什麼‧在上頭就代表20呢!“‧‧ ─‧‧”也沒問題,上面的四十就是數著半圓:10、20、30、40。


神奇的是,全班孩子似乎都如釋重負,大家流露出一種「原來呀!」了解的表情,開心的把黑板上的練習題完成。


我思索這個過程,發現20一數對孩子來說太陌生了,當孩子聽到了新的概念時,他們是這麼認真的思考與反芻,想把學到的新玩意兒吸收、整理、歸納進原本習慣的學習模組中(例如:十個一數),讓自己能跟上課程,進入狀況,因此,當雍文說出要分成半圓半圓10個一數時,孩子腦袋裡的新東西與舊模組就連上線了,不再卡關。


從此,在檢視孩子有沒有聽懂、有沒有學起來的同時,我學到了要先思索:怎樣的教學步驟與節奏,能建立在他固有的學習模組上,照顧到他的思考脈絡,進而又順著脈絡去刺激他與去挑戰他,讓孩子能自主的很想要學。


ps.教學檢討的時候,友堂又說,這時候也就是數想課本裡面說的上面的半圓就是"雙手",下面的半圓就是"雙腳"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walk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