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好長的書名,很不方便引用)
有股莫名的光圈在身體四周發光,
其實看到食物的那個篇章,
我就決定要給身體好好修行一下!


今天朱朱的演講也講到了,
更是加深了我的決心,
(其實中間隔很多天,都被我屈服在口腹之慾下了)


身體的修行是一部份,


我檢查自己的心理近況,
赫然發現,一整個平淡!



馬上追問,腦袋(她出場很少)隨即跳出來澄清,
發現有很多很多的充實啊,


充實多半在聽課和看書的時候,

最近把很多心理治療書混著看,
我常常浸淫在那個神祕的世界,
也總是為所聞之事感動或震撼的回不到現實,


聊天時候也會有,
溫馨,充實,思考,
這通通都有,


那為什麼會覺得平淡呢?
繼續追問,
心裡的回應是想要一種被痛毆的感覺,
或是,暢快的感覺,
一種,激動的感覺,



剛剛想到這件事情,心裡馬上就有一個聲音,
「那來搞個什麼好了!」想要再去玩什麼,



突然我被上面這個聲音嚇到了,
這是個很常冒出的念頭,
原來,剛剛是我很習慣的思考模式,
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裡頭說法是:這就是「心智」!
心智偷偷出來的聲音,還好被心裡發現了,


覺得怪怪的,想要轉個彎,
腦袋問:「是不是自己在做那些事情時候,是抽離的?」

記得那時候在麻葉,我向界良提到我的困難,
「常常把時間填滿,每件事都是想要的,做的時候卻不夠快樂...」

他問,是不是,因為當下自己和那件事是抽離的?
我很接受了他的猜測。



抽離的?我回想,覺得自己在閱讀和演講的時候,
並不是抽離的啊?


然後心裡又出現了一些東西,
我突然就make sense了,
(只少,現階段這樣的想法是我能力所及的)



我發現,
最近心裡頭太充實,不管是看的書還是伙伴研習營,
卻有太多的東西要我沒有去深思,
應該說,我排斥讓自己進去,
排斥把感情整個放進去,排斥把自己整個放進去,

回到很常說的那一句話,
「不敢感覺」
我拒絕去感覺,我不敢去感覺,
對於人,有交際,沒有深思,
對於書,有認識,沒有實踐,不夠深入,
對於開始接觸的政治議題,有訝異,不夠認真反芻,
(畢竟我腦袋裡還是有原生家庭,和生長環境影響的藍色)


這也許可以算是當下沒有把自己抽離,(所以當下異常暢快)
但是事後卻後卻的卡卡的,怪怪的,


沒有去做那些事情,其實是,
我害怕自己的改變,
或是重新調整,這件事情,會傷害到自己。


已上是追問「心裡」的過程,
這算是某種程度的愛智嗎?



以下三點結論:
1.剛剛往心裡追問的過程,感覺很爽,
可是也發現驚喜的過程中,有抗拒,
不過老實說,整個過程真的不超過一秒鐘。


2.朱朱說的很對,要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思考這件事情,除了需要自信,也要勇氣,
有時候缺少自覺,忘記勇氣,腦袋就好鈍喔,
不一定是不會思考,而是「不能」思考。


3.馬的,我童年創傷倒底是什麼?
這大概是一輩子的遊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walk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