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學前的週末,家教的家長們寄給我他們年前討論的紀錄,
主要就是針對下學期對孩子的生活與規範事宜(還有課程調整建議事項),
最主要從安全、功課、禮貌、收拾等等,多方面的具體明細,
乍看之下,有威權的影子,
細看之後,又可發現大人對孩子的殷殷期望。


我收到文件後,一開始我心裡很複雜,
我知道這些要求都不算過分,但也就是在給孩子塑某種型。
但誰不希望小孩是要有禮貌、善良、有勇氣的、有同理心的呢?


身為本獨立工作室的「執行」長,我沉思後,發現自己的任務是:
發揮我的敏感度、專長與創意,
用創意、彈性、溫柔的執行方式,協助孩子社會化(不能斷言是社會化或是父母期待化~),
此外,還努力讓孩子持續的保有他自己的樣子。




我發現,這些日子來,離開基金會,開始更長時間接觸小孩,
我的工作走上坊間的「老師」之路,
(當一個有責任壓力的雕塑小孩的執行者,而不單單只是陪伴者而已),
我更可以理解「人本」的實務面該怎麼做。



某一種有趣的角度就是,如同理書說過的,
我ㄧ開始很震撼,細細思量後發現真有意思。
原文我也找不到了,意思大概就是說「人本主義最終與行為主義是相同的。」


這當然不是表面上認為的:人本主義給糖果、讚美,行為主義給懲罰、威脅,
我自行的解釋是,之所以「相同」,
是說行為主義被用來塑人的型,人本主義用的順,也是在塑出人的型,
以上兩種主義都有效。


唯一的區別,只是
行為主義、威權教育,使人成為「佔有式」的人。
而人本主義,使人成為「存在式」的人。
(存在與佔有,又要看佛洛姆-生命的展現啦)





以上,就是面對台北天龍國新走向,少子化,家教化,「客製化孩子」,
本獨立教育工作室喝完春酒的心得。



獨立教育工作室的主打是:
1.客戶提出合適的需求,我將客製化出孩子好行為。
2.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放心,這個「他自己」客戶一定可以接受,因為被好好對待的人,有向善向上的本能。)


以上兩點很矛盾,但是我似乎知道要怎麼做了,
矛盾很好,因為這才符合黑格爾的辯證法,正-反-合,
有正題,與反題,
正題:孩子是父母期望的樣子,
反題:孩子是他自己的樣子,



你也找到合題了嗎?

ㄎㄎ,我越來越妖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walk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