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畢業後的人生煩惱之一,絕對包含找工作,

比找工作更困難的,是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

如果能看清楚,專注在尋找與嘗試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找工作這檔事,就會比較讓人不焦慮,

因為賺多少錢不過是附加的價值。





這樣的說法或許太理想主義,

雖然,

不同世代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成長背景也帶來不同的價值觀,

但是追求自我實現的念頭絕對在馬斯洛之前就有了,

他在創造理論的同時,

身邊不還是有很多人為了賺錢精力憔悴,嘖嘖地說自我實現是那檔閒人才能追求的。




哪一種生活方式,都只是選擇罷了,

當然,還有看不到的,影響選擇的背後因素,

像是身邊的人,成長的經歷,原生家庭的環境等等,

這些不只影響選擇,也影響人面對工作焦慮的程度。



***


這個社會和父母輩的價值觀,都普遍讓人焦慮,

我在學著不焦慮。

還有看到別人焦慮的時候,不要焦慮。





關於逃離焦慮,首先最重要的還是要打開range,

和走路環台的駿武小寶家在總統府前道別後,

我們隨口討論:

這四歲小孩真好,他長大之後可能會忘記他看過的景色人物,

但是他必定會記得台灣的溫情,和父母給予那麼大的range,

有這個range,

他就不會去自殺,不會自我設限,

不會覺得找不到工作,不會覺得一定得怎樣才可以過活,

不會只有台清交才是學校,不會覺得同性戀是異數,

不會覺得遊民該被潑水,不會含淚也選擇得要蓋核四。



***

另外,不知道有沒有說過,

這五、六年來工作經驗,我發現104上面的職缺似乎都不是給人做的。

104的職缺可以賺點錢,賺點經驗,但對於文科出身的人,

104上的工作,都是給螺絲釘做的,

(理科也許也是,只是收益性較大,材質較昂貴的螺絲釘)

過少的薪水,過長的工作時間,

不知道畢了業在求職的,80年代出生的大孩子們,有沒有機會意識這一點。





那麼工作在哪裡?

工作在生活中,在你心裡。




你認識了誰,誰又介紹了誰,

誰覺得你的特質很適合去誰的公司做點什麼,你就去上班了,

你上了什麼課,發現自己原來頗喜歡擅長做什麼,

發現做什麼原來和什麼連結在一起,就可以賺到錢,也絕對會比22k多,

你迷上了新的東西,也許是騎車爬山看漫畫算塔羅牌或是衛生棉條,

然後,不知不覺有了種敏銳度和人脈,轉幾個彎,就開始在工作了。




如果你相信這一點,然後沒什麼負債,日子過得去過得去,

那麼焦慮會少一點,工作會好找一點,人生應該可以快樂很多。



更何況,與無常的人生相比,

真不知道是喜歡的工作先到,還是人生終點先到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walk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