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小孩事-續集
[先觀察,先閉嘴]
每天都覺得小孩們有些地方很煩人,有點機車,看不順眼,
(例如寫作業時坐不住,把一堆客廳東西堆在房間門口,堆的有我這麼高,
或是玩大富翁興致來時,一起灑鈔票,或是嘴巴很賤就是要改歌詞笑別人...),
但都先提醒自己先觀察,先閉嘴,
小機車就算了,一起生活咩,
畢竟我們差了20歲,整個生命樣態在不同階段啊,
大機車就慢慢思考可以怎麼一步步處理。
每天也都覺得小孩有些地方很了不起,令人由衷讚嘆,
忘性極高要應該要吃銀杏的我,還是(盡量)逼自己記下來,
可以的話,記得說給他們聽。也讚嘆自己有好眼光。
這樣過了很多的日子,面對生活上的衝突與協調,
不需要集點式的獎勵,小孩真厲害,要學的事情這麼多,能力就也慢慢長出來了。
當然中間還是有很多的衝突.辯駁.道歉.生氣.委屈的哭了.拜託一下咩.催促.講不清楚啦....,
活生生的情緒持續上演。
這樣啊,突然也比較知道朱朱說的:「沒有負,很多的0,一點點的正」是怎樣的滋味了。
***
[我也有喜歡的人]
小二男孩A用戲謔的八卦語氣說:「我們班誰誰誰有喜歡的人喔~」
男孩B沒有跟著一起嘲笑,反而表態問說:「我也有喜歡的人啊,那你有嗎?」
男孩A只好不甘示弱說:「恩!我也有啊!」
小女孩走在我身邊偷偷跟我說:「 我也有喜歡的人耶!」
我說:「 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有喜歡的人啊!」
生活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啊!
***
[體罰]
2007年幫忙做國小體罰問卷調查,剛好5月去了蘭嶼,
在教堂邊和幾個國小小孩瞎混,好奇之下,
我問他們:「學校老師會打人嗎?」,
兩個低年級女孩說:「會啊。」
我問:「那些人為什麼被打啊?」
他們說:「發呆啊,上課看天空啊,玩筆啊」
我問:「被打了他們有改嗎?」,
女孩們想了想說:「ㄟ~沒有啊~」
今年4月又再去蘭嶼,參觀地下屋時和雅美族的屋主施爸(蘭嶼有一百個施爸)在聊天。
施爸說:「雅美族沒有人在打小孩的啊~」
我們問:「那小孩不聽話做壞事怎麼辦?」
施爸說:「就會跟他說不可以啊,不可以做壞事啊,像有小孩偷錢啊,就跟他說不可以啊,這樣不好啊~」
2007年我不知道蘭嶼人都不打小孩,2011年我才突然意會原來學校的老師都是台灣人啊。
蘭嶼人的教養裡沒有籐條,也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有籐條,
台灣人的教養裡接收了那五千年前就有的籐條,也沒有想過為什麼不要有籐條。
我們長在台灣,是五千年前還不存在的台灣人,
但繼承什麼文化,就長成什麼樣子,認為世界理當如此。
聽到百年建國,就想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回首這百年的教育方針,發現教育這玩意兒威力驚人,
拜託,百年何止樹個人,百年根本塑化了整個國家的腦袋了。
***
[她是外人]
小二女孩A說,她有喜歡的人了!
可是不能跟我說,她有跟女孩B說,我可以去問B。
因為她自己不好意思說出口。
我問完後,問她:「那我可以跟妳媽媽說嗎?(她們母女感情不錯)」。
她說:「不行!她是外人。」
我說(大驚,但不形於色):「外人是指不熟悉的人,指不是同一國的人耶。妳媽媽為什麼是外人?」
她說:「對啊!她小時候不住板橋,是外面嫁過來的人,是外人。不能跟她說~」。
今年第一年去斗六過中秋節的我。聽了都要哭了。
***
[水蛭@__@]
今天帶小孩在錦和公園玩水,
大家在木頭棧板下小河裡,挖泥漿作家家酒,離開時小孩浸在水裡的腳上都是小蟲,
一隻腳少說也有20幾隻,長度約2公厘,很細瘦,咖啡色(有點像蚯蚓的顏色再淡一點),
大家驚慌的要哭了,我也害怕的要昏倒了,
但還是一個個幫忙拍掉(無法一沖就掉,會貼在皮膚上,要清清戳一下才會掉),
被咬得時候會很輕微的癢癢的(被咬不會流血也沒有傷口),
我說,不要緊張,這就像是河裡的螞蟻,爬過去會癢癢的,拍掉就好。
想查一下,週五去跟小孩上課,我原本以為這是水蛭,
但看起來水蛭好像沒有這麼小,而且水蛭好像比較黑,
有沒有達人可以跟我說這可能是什麼?
另外,這是繼在森小打蟑螂後,第二次為母則強T.T
***
[性別意識]
在台灣,人承受社會裡對性別的定見影響非常深,
我從小就有生平無大志帶雙筷子找張飯票就好的美好規劃。
就算學校教育不迴避,家庭和社會和身邊的人都瀰漫著對性別的定見
(還有對各種角色-老師學生女兒媳婦...等等的定見)。
人要覺醒或是要繼續裝死都只能靠自己。
不過,我非常討厭男生要怎樣能女生要怎樣的說法,
或是看到小男生只愛變形金剛討厭城堡和小女生只愛芭比娃娃討厭藍色,都覺得非常得厭煩與悲哀。
性別只是一個特徵,人的樣子不應受此限制。
我其實願意承認「要帶雙筷子去嫁人」是本人非常偷懶與投機的想法,
但是,打著身為女生的招牌,就不會被打槍啦。
***
[與犯錯共生]
對面人的犯錯,
最好的方式是讓當事人自己發現,你只要很稍微的提問與包容他就好。
面對小孩犯錯,我多想告訴他,
「你知道大人在工作裡會犯多少個錯誤嗎?」
從當菜鳥的緊張帶來的錯、不經心導致的錯、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就是弄錯了的錯
、因為無知帶來的錯、因為決策錯誤產生的錯。
可以不要跟他說,愛迪生發明錯了百種東西才發明電燈,
這是努力的故事,不是面對錯誤的故事。
改跟他說「benq當初合併了西門子,一連虧損了四百億,決策者還是好好的在上班,
老娘我當年簡章校稿沒校出來,現在還是沒有斷手斷腳,
不過蘇建和他們只是認識損友半夜沒回家,就被關到現在...」,
面對錯誤,與之共生,人才可以真正搞清楚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
[小孩給我的生日卡片]
小一小孩說:「謝謝妳接受我們的缺點,還對我們很好。」這真是讚美到人心啊....
***
[地震來了怎麼辦]
昨天跟小孩在聊,發生地震了怎麼辦?
七歲多的女孩說要躲在桌下,男孩說不能啦,要躲在「黃金三角」,
女孩說「我的意思是,敢快死一死就好了!」
接著,我聊起來核能廠爆炸的可怕,大家一邊面色沉重,但是一邊又忍不住玩起被輻射設到昏倒的遊戲。
最後,寫數學作業月曆單元,提到了2012,
男孩說「2012是世界末日,可是我不覺得。」
女孩說「真的喔!我只活了八歲耶.......很高興認識大家.........」
小孩對於台灣危機與世界災難,他們懷抱關心,
但是無力的程度跟老師多出一樣生字作業一樣,很認命。
***
[寫功課不認真]
小孩們寫功課開始呈現一種不認真寫的狀態。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真的很多,多的讓大家沒鬥志,
一年級不離開書桌椅子,每天都要寫個1-1.5個小時,真的是很令人疲憊。
寫功課開始彼此分心的聊天、耍寶、中斷、鬧情緒的亂畫作業本(再自己任命的擦掉~),
我感覺到他們需要幫忙,又覺得硬是規定「寫功課的模式」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一種不諒解
(寫功課像他們的工作,就算是身為老闆,也是不應該硬性規定員工的工作模式),
想想這其實是很長久的課題。
我在想,先從瞭解他們更多開始,
再來慢慢的讓孩子透過分析、理解、選擇寫功課模式(與環境-到底要不要聚在一起寫?),進而創造一些些的自律。
***
[木柵動物園]
上週五帶小孩去台北動物監獄,看到了棕熊和亞洲黑熊都出現了刻板行為,
棕熊不停的左右搖頭,亞洲黑熊來回的踱步,
佇足看了十幾分鐘,熊都沒有換動作。
刻板行為在影片上看是一回事,實際上看到真的很震撼,很想哭,很悲傷,很氣憤!
小孩紛紛喊著:「瘋了!熊瘋了!好可憐!!」。
棕熊的玻璃上貼著a4的告示,寫著「為增加環境多樣性及動物行為豐富化,幾點到幾點是休園時間」,
旁邊的年輕男孩很春春的對女孩說:「什麼是動物行為豐富化啊?要教棕熊拍手嗎?」。
常常看到小孩抓到蝌蚪、鍬形蟲、蟋蟀,就開心的帶回家說要回家養,
我想從幼稚園小班開始戶外教學就老是去台北動物監獄,
這地方還真是頗具教育效果啊!
***
[那些我所敬愛的人背後...]
阿寶,你一年級了,
人家說你難搞、脆弱、常常想哭,說你容易生氣,
你好多次失控的大哭、生氣、哭倒在地上,
可能是因為飲料忘了拿,因為沒帶到吹泡泡、因為要寫生字乙本。
可是,你也因此是個敏感,能感覺自己和別人的感覺的人,
是個溫柔,擁有溫柔替別人著想的實踐力的人。
大家想要你改掉難搞,留下溫柔、改掉愛哭,留下有生命力,
這其實有點難,
因為你的難搞、敏感、溫柔、脆弱與生命力,全都綁在一起。
我只能陪你慢慢的、希望比較好的社會化,
希望不會造成太多的童年創傷(沒辦法,誰叫生字乙本就是要寫呢!)。
你讓我知道,每個我敬愛的溫柔的、對人好的人兒,
他的堅強、勇敢與溫柔的背後,
都隱藏著脆弱、敏感與容易哭泣的本質。
***
[河濱騎腳踏車]
今天和小孩去河濱騎腳踏車,四個小孩兩台兩輪兩台4輪,來回大約五公里,
回來的路程我陪著落最後的小孩(四輪),
她一下騎車,一下牽車,一下用腳滑,
一路上我們討論「為什麼有時騎痠了用走路的腳就不會酸」,
一直說「快到了,剩下你們學校操場跑幾圈就到了~」,
「加油加油!」
「有力氣就快快騎,沒力氣就慢慢走,我會陪妳!」,
看她上上下下腳踏車,堅持要自己牽不要我幫忙牽車,
前頭的小孩一段路一段路的會行下來休息兼等等她,
她想要趕上不要距離太遠,又讓自己努力堅持在當下而沒有氣餒或放棄,
我拍了好多的照片,好想拍到她的背後,
那些美好的人、美好的陪伴、美好的經驗,支持她成為這樣的人~
而當下一次遇到辛苦的事情時,這一次的經驗也會成為一個支持...
好咩!人生就應該這樣正向的支持來支持去啊!
***
[面對挫折的小孩]
看了某一篇森小文章後,
一直很嚮往,總有一天,可以跟佳玉一樣,
面對著因為挫折而有所領悟,卻還是忍不住大哭的小孩說:「嗯!很難過厚!要記得這樣難過的感覺~」,
哎啊!說來說去,這句話其實想對自己說的,但我記憶中卻沒有因挫折而大哭的經驗,有種白活了的失落~
***
[識相的不插話]
今天吃午餐,三個小孩興高采烈在幻想,「沒有老師和大人管的世界...」,
我識相的不插話,總是不停在提醒自己,
不管孩子有多大或是多小,不管今天的課有多麼精采,
課前引導或上課走向多麼站在孩子的立場出發,生活中有多少達人小建議。
相處時,永遠啊,還是放手多點,若不能同樂,不如冷眼旁觀...
***
[做汽水]
那一天,週五,
帶小孩做完製作汽水的化工實驗(我現在有全套的橘子汽水製造設備了XD),
下週一,孩子用11顆柳丁搾出了三杯原味柳丁汁,品味原汁原味的好舌頭,
週三出去玩時,小孩主動不買汽水,換運動飲料喝。
這種與資本主義與口腹之慾得對抗一輩子的事情,
下一次又想喝汽水時,也許可以談可口可樂的製造,
屠殺了多少第三世界勞工與他們的家園,再下一次或許可以講......,
當下一次一次次出現,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而不是翻臉如翻桌的說「不是說過不可以喝汽水嗎?怎麼都講不會聽!」,
喔!這感覺真好。
***
[嘲笑別人]
孩子喜歡(習慣?)笑別人,
「哈哈!你不會XX喔?」,
「哈哈!你沒有去過XX嗎?」,
「都一年級了,還不知道XX喔?」,
有時候我會順口說「不要笑別人」,有時候被笑的孩子會說「說別人就是說自己!」
(對方反應很快回說:那你現在也就是說自己啊!),看來都沒有用...。
最近在想,這一切都牽扯很多:(被)比較的習慣,不擅長溫柔的言語,
要透過貶低別人來感受自己是好的,或有時只是俏皮的一種甜蜜玩笑(卻傷人).......。
原本,還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談「不要笑別人!」,
發現,原來也不是談「不要....」怎樣,
而只需要和孩子談,與「笑別人」有關的一百件事情就好了,
就別管是不是有在笑別人,得記XX,
只要讓我們一起把「笑別人」想清楚就好了!
***
[培養小孩]
數學好的想數學遊戲,愛看書就丟書給他,
會畫畫來去畫展,體育好的就多玩體育,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好過:
抓極其隨性的小孩過嚴謹生活,把有藝術天份超前的小孩抓去補數學,
會寫文章愛風花雪月的小孩抓去練英文。
希望小孩凡事(凡主流價值之事,才在乎他跳舞或是唱歌如何)都到某個水平,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用了好的方式也多大用處,那就做個意思意思就好啦。
人生嘛,大家時間都有限,讓自己當作塑型工廠(管他是製造菁英還是普通人)多無聊,
讓自己當孕育天賦的藝術家才Rock~
***
[誰大誰小]
今天吃午餐時,
阿寶一直認為是翰翰最大,他第二,子瑜最小(事實上是他最小),
子瑜為了要翻盤,先用座號前後比年齡 (但是男女生起點不同,就比不出來~),
子瑜又問大家生日,翰翰和子瑜都說了,阿寶就不肯說,
(事實上,我聽到他說了一次,大概判斷覺得會輸,就直說我不要再回答了~)
後來,子瑜又要比幾年出生,翰翰和子瑜都是92年出生,阿寶說他是93年,就很得意他最大!!
我小聲的說,好像要92年過完,93年才會開始耶,
他聽懂了,非常驚慌......
然後他說:「老師最大,我們都聽她的吧!」
(我這才知道他的邏輯是,小的要聽大的。)
雖然聽到阿寶的結論,我心理在竊喜,
但還是說你們不是小的要聽大的,應該是要聽講話有道理的啦~
***
[說對不起]
三個一年級的小孩,
一個太容易說對不起,一個太倔降不肯說對不起,一個太厲害沒有說對不起的機會。
以上也只是我的觀察,因為我是個從來不叫小孩說對不起的老蘇。
有孩子被弄到受了委曲,
除了秀秀,幫忙翻譯、傳達他的委屈給始作庸者知道;
有人被弄到不只受委曲,還大生氣,除了秀秀他,還幫忙傳達他的生氣給其他人知道,
最後,其他孩子都產生了不同應對的解決之道,
有人用道歉解決,有人用示好解決,有人用關懷解決。
相信我,幫忙翻譯與傳達當事人的感覺/情緒/需求,絕對比叫小孩道歉容易,
而且不會導致,換道歉的人哭的慌忙下場。(慌忙是指老蘇本人啦~)
- Nov 18 Fri 2011 00:22
身邊的小孩事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