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怪!其實也沒有真的很忙,只是我患了和大家一樣的拖延症候群,
明明一小時可以做好的工作,非得要上上臉書,按按讚,收MAIL的拖個2小時後才開始做,
生活的規律是這樣的,週一、三,從早上九點忙到晚上九點,馬不停蹄的家教,
週五是中午到晚上九點的家教,週六是早上到下午的數想課,
其他時間就在:無限巡迴的打著課堂紀錄、反思、備課與想新梗。
手邊有8個家教小孩(即將要又多一個),我伴他們成長,他們換我衣食無缺,
另外,還有27個數想小孩,我們一起面對每個甜蜜負荷的週六,
最近在臉書上更改工作單位,新增成「獨立教育個人工作室」,
瞧!接cass,從招生、備課、懇親、收費到報稅一切都很個人啊,
獨立教育,只是我一時興起想在教育前面放個形容詞,下次也許又換了,
因為老實說,我既沒有要小孩變獨立的使命感,也沒有要自己變獨立的迫切需求,
(但倒是很希望台灣可以獨立啊!)
我們就是在各自交疊的生活圈裡,相互依賴的學習、玩耍、吵來吵去、愛來愛去與面對自己,
要是真的變「獨立」了,那也只是副作用而已,
我們不是在學習獨立,而是學習美好的共存姿態,裡面有很多的依賴、妥協、調整與堅強,
雖然大家因緣際會的看了「豆芽不上安親班」才組成共學團體,要在課後體驗生活美好,
但我常在想,小孩會自己主動完成功課,會自己洗碗,會自己坐捷運又如何,
真正美好的是,他會與人討論制定遊戲規則,會和人一起修戰鬥陀螺,
他能慢慢理解的自己的感覺&想法,肯和別人說他的不滿與害怕...
互依互存,需要彼此,你幫我一下,我陪你一下,
可以愛人,可以溝通,不怕吵架,不怕生氣,願意豁下去合作或妥協,
喔!這樣聽起來一點也不獨立呀,
所以應該叫做,愛來愛去教育個人工作室,等我們得到夠多的愛,再來談獨立也不為過。
所以呼應最近的生活狀態,一樣是沒有很獨立,
經濟看似獨立,但是還是享受一起出門就不帶錢包的美好,
工作看似獨立,但瑣事細節上還是該該叫痛苦的哀號(以及偶而的不耐煩牽拖~)
家事上更是脫離獨立,耍賴裝死互利共生很久了...
另外,還為了符合當年大四外埠參觀髮夾算命的梗,想要在26歲結束前結婚(現在大概只能訂完婚了),
所以決定邁向更不獨立的gay婚之路,找個人好好的依賴一輩子,整天爛泥似的愛來愛去啦~
- Nov 28 Sun 2010 02:05
我每天都很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