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三那一年,我去幫忙台中人本辦公室的父母班做個人托育打工,
和幾個學齡前的小孩躲在辦公桌下,看顧可以,但實在不知道怎麼跟小孩玩耍,
我拿出手機吊飾(那是個人人都有手機吊飾的年代啊)晃在小孩面前,
想著小孩應該會伸手去抓,就像我的貓一樣,
結果小孩沒有。


升大四那一年,在台南人本辦公室準備數想營,
面對陌生小二女孩的孩子跟我開大便之類的玩笑,我驚恐的不知如何是好,
要跟小孩聊天實在不知從何聊起,
靈光一現的接著把你衝進馬桶裡之類的話,小孩被逗得花枝亂顫,
我突然知道怎麼跟小孩聊天了,就是順著她的話她的邏輯繼續閒扯就是了。


這幾年過去了,我一直處在很重視個陪小孩的環境,
不管是課堂、梯隊、課後共學或是家教,我變的非常習慣陪小孩,
對象從青少年高中生一路下降到兩歲幼兒,
陪伴的花招和層次也慢慢找到屬於自己模式,
最近開始的親子共學團,讓陪伴的年齡更下降到五個月嬰兒XD


剛剛洗澡時,突然發現我大四時家教的小一男孩,
那個單親、年近五十的爸爸女朋友只比當年的我大一歲,小一了還會尿床,
我成天在試怎麼讓他寫完作業,無止盡的把房間當鬼屋開手電筒在玩,
數不清的衣櫃捉迷藏,難以溝通時用手偶娃娃跟他說話。
今年,他已經14歲了哪。


宛如人生跑馬燈,我想起了很多時刻,陪小孩玩陪到累斃了的時刻,
跟小孩去自來水博物館玩一千次的水中大白鯊,回家累的把晚上的家教直接請假,
或是有半年,我每天去課後共學的重大的工作就是和男孩們玩槍杖遊戲,
身負重任的破關,戰死沙場還一直給我命重生,讓我無法離開這個槍杖次元...


或是無止盡的,
有半年小孩迷上了迷宮,我們就一直走紙上迷宮,
小孩愛拼圖,我就一路陪拼圖,
小孩喜歡玩旋轉椅子,輪番上場每次都要,轉椅子轉的手臂都要腫了......


很多陪伴的細節都歷歷在目,很多歡笑和疲憊的瞬間我都很享受,
然而,所有的陪伴都結束了。
小孩一批批的長大了,我們交往甚密的相處模式自然也結束了。


其實這有一點惆悵,但也只有一點點。


在這之中,我了解了人生除了把握當下,其他就什麼也沒有了。


把握了,好玩的點子都玩到了,開心的時候都笑到了,
心裡不舒服的點都告訴了對方,可以處理的爭執都明朗了。


就不會惆悵了。


所以我的青春都揉在這一批批的孩子裡,沒什麼豐功偉業,
也不需要豐功偉業,


對我而言,人生根本就沒有什麼豐功偉業需要算計,
當下的腦袋清明、自我認同與全心投入,就已經是工作的極致了。


最後,我發現陪小孩久了,真的會越來越有耐心,
當兩歲的孩子玩翻了玩亂了水彩、顏料、豆子或水,灑了一地,
或是慢慢吞吞,來來回回,蹉蹉跎跎不知道在弄什麼時,


我真的一丁點急躁或是煩躁的感覺也沒有。


通常就是觀察著,看著,或許緩聲說「弄出來了耶!」,
或是小孩慌張時跟他說「沒關係,等等再收就好了」


雖然我都跟別人說,要接受這年紀小孩的這些行為,
因為:「這些就是他的練習與探險過程啊!」


但是其實在當下,我並不是想著「這是他在練習的!」這麼教育性的思維,
我只是在想:「沒關係啊,反正時間那麼多,你想幹嘛就幹嘛吧~」
就這樣,小孩通常會越玩越大,
畫水墨畫畫到整張紙都是黑的,製作彩色鹽變成鹽巴沙灘,玩太白粉實驗最後洗了整間浴室。
通常這樣,小孩最後都真的玩得很盡興,
家長也覺得,恩,玩得很有創意哪。


我想這個思維方式是重要的:
把自己的小孩當作別人的小孩(而且還是有薪陪伴),
陪玩起來就會心情很好而且很夠味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ggwalkbi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